top of page

 媒體中心

%E7%B4%85%E8%89%B2-Logo_jpg_edited.jpg

新聞稿

永遠名譽會長蕭楚基:培養滅罪意識 應由教育做起

紅色-Logo_jpg.jpg

《史記》有云:「禮禁未然之前,法施已然之後。」若等到有人犯了罪才施以懲罰,雖然能起阻嚇作用,但始終只是亡羊補牢的方法;治本的方法實應由教育做起,從小開始培養學生奉公守法的意識,這樣便能從根源開始防止犯罪。

一個有紀律的人,自然不會以身試法。制服團隊十分重視紀律訓練,有助培養學生的紀律精神,因此建議可於學校推行「一人一制服團隊」政策,即每位學生必須參與最少一個制服團隊,通過步操等活動訓練學生的紀律和服從性,甚至可舉辦一些年度步操比賽,褒揚勝出的學校,對學校的歸屬感。在參加制服團隊的過程中,部分學生更可能於其生涯規劃中立志將來投身紀律部隊,以維護法紀為己任,主動打擊犯罪行為。

我國傳統文化中推崇的德行,也能令學生產生正確價值觀,從而防止犯罪行為。其實,學校可大力推動以儒家思想作為核心價值觀,例如現時中文科課程內已有大量儒家思想的內容,教導學生盡孝和成為擁有仁愛之心的君子;通識科則有內容涉及公民意識。這些科目能讓學生了解個人於社會中應有的角色,以及「嚴以律己」的君子之道。政府可考慮向學校的德育及公民教育組增撥資源,協助整合和加強兩科的核心思想宣導,從思想層面令學生及早養成奉公守法的精神。

公開考試是學生完成學習生涯的指標,所有學生均會反覆溫習公開考試的考核內容。若於部分公開試應考科目的考核內容,加入法治精神等概念,學生溫習時便能潛移墨化地將有關概念烙印在潛意識中。例如中文科可加入更多儒家思想或家國觀念的範文,並提高範文題目於公開試的佔分比例,由目前佔卷一的三成提升至最少五成,甚至可考慮另設範文試卷。公社科則可將關於公民責任的課程比重及公開試的佔分比例提高,有助加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公民意識。

目前學校訓輔工作太着重懲罰,若學生觸犯校規,動輒會被記缺點甚至記過,雖然能起到阻嚇作用,但始終比較消極。若可從正面角度鼓勵學生遵守校規或做一個好學生,學生便會更有動力。現時,學校會向做過不同的好行為或沒有犯過校規的學生記優點、頒發證書,甚至設立獎學金等,但力度不夠,與懲罰不成正比,學生獲得獎勵的門檻太高。因此學校校規須降低好學生獲獎勵的門檻,甚至可增加更多獎勵好學生項目,讓學生從小便學習如何做一個好學生。

現時學校均設有領袖生制度,但領袖生訓練大多缺乏系統。因此建議政府較高層級可帶頭推動學校的領袖訓練計畫,例如負責校內管理領袖生的老師必須接受相關的訓練,而每所學校所選出的領袖生長或副領袖生長亦須接受領袖訓練,內容包括紀律、滅罪、服從、管理群眾等等。當接受完培訓的老師和學生返回自己的學校時,就可以帶領校內的領袖生確切地執行校規,管理校園的秩序,打造出一個奉公守法的校園環境。

教育局每年均會頒發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,以獎勵在專業能力、培育學生、專業精神和對社區的承擔四個範疇表現優秀的老師。然而,有關評審準則只着重於老師的教學能力,可考慮增設老師品行的獎項,鼓勵老師注重個人品行。老師肩負着培育下一代的重大使命,所以老師必須以身作則,讓學生有正面的效法對象。

校園生活對每個學生的成長影響甚深,很多人的性格和行為習慣都是從學生時代才開始建立並且漸漸鞏固。所以從校園生活開始為學生打造一個奉公守法、貶抑犯罪的環境,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必能產生極為正面的影響。治標可能短期便會見到效果,但欠持久;治本則慢慢才見到效果,但十分持久。期盼特區政府繼續秉持一如概往的迎難而上精神,從根本開始防止學生犯罪。

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
香港九龍城工商業聯會永遠名譽會長
蕭楚基先生BBS MH JP
原文轉載自《星島日報》、《巴士的報》2021年5月22日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