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 媒體中心

%E7%B4%85%E8%89%B2-Logo_jpg_edited.jpg

新聞稿

副會長龐朝輝:第6波疫情恐爆 須提高警覺

紅色-Logo_jpg.jpg

本港新冠疫情最近一個月似乎有緩緩升溫迹象,每日確診個案數字由一個月前的1,000多宗,至最近攀升到3,000多宗,其中Omicron BA.4和BA.5病毒株的感染個案以及未找到源頭個案亦逐步上升,反映新變種病毒株已開始在本港擴散,第6波疫情蓄勢待發。與今年初第5波疫情爆發時不同,現時本港已有接近6成人感染BA.2病毒株,以及9成以上的疫苗接種率,將減慢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速度,但這些並非萬靈藥,接種或感染過後體內抗體數量會隨時間減少,面對新型變種病毒株防護效用更會減弱。

根據不同臨床研究,接種3針新冠疫苗對疫苗有效率(vaccine effectiveness)有顯著作用,其中瑞典的一個研究發現,3劑輝瑞疫苗對感染BA.1及BA.2病毒株預防重症比率達8成以上;至於只接種兩劑輝瑞或Moderna疫苗來說,其預防重症比率從最初9成下降至5成多。

免疫逃逸更強 康復者感染風險增
至於BA.4及BA.5病毒株,近期研究發現它們免疫逃逸能力更強,增加以往感染後康復或已接種3劑疫苗的人士感染的風險;事實上,這兩種新型變種病毒在美國已逐漸普及,當地高達三分一以上個案是由BA.4及BA.5引發。如新型變種病毒株在本港擴散,雖然未必會引發如第5波疫情般嚴重的爆發,但其傷害絕對不容忽視,第5波疫情下歷歷在目的情景有機會重現,對醫療系統造成嚴重壓力。

根據醫務衞生局資料,現時每日新收的入院個案已有150多宗,該局推斷直至9月中,新增入院個案有機會增8倍至超過1,400宗,屆時公營機構要調配5,000至11,500張病床,公營醫院非緊急服務將再次受嚴重影響。最近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已快速推行兩項相應措施,包括優化安心出行程式成「紅黃綠健康碼」,以及推行實名制,利用黃碼及紅碼分別辨識海外入境人士以及確診者,從而限制兩者的出行範圍,禁止出入高危人群場所如醫院及院舍等;當局亦於昨日起要求居家隔離者佩戴電子手環,杜絕公然違反家居隔離令擅自離開居所播毒的行為。

學校快測措施有效 堪借鏡
事實上,現時安心出行程式所記錄的出行數據以及在公共場所掃描電子針卡,並不能有效防止病毒傳播,當市民感染病毒而病徵輕微時,並沒有誘因進行快速檢測並上傳數據,變相縱容患者繼續外出播毒,亦令當局在控疫上長期處於「追落後」狀態;反觀現時由教育局所發出的指引,要求學生每天上傳快速測試結果,以便學校盡早發現個案並加以追蹤,則相對有效,措施實行兩個多月內,只有少數學校出現零星爆發,亦有效「走在病毒擴散前」有效找出感染個案。

就此,政府有必要加強宣傳,甚至考慮強制市民在公共場合以及需要脫下口罩的環境,如食肆、大型會議、飯局聚會等,預先進行快速測試,有助提升個人公民責任,以免將病毒傳傳播,害人害己;如市民能上傳快速陰性檢測至安心出行,以獲得綠色健康碼,配合公眾場所追蹤,相信有助找出更多隱性傳播個案,為社區築起更強防疫屏障。

面對新一波疫情,政府不能再重蹈覆轍,除了加強核酸檢測容量和公布結果時間,政府亦必須向市民保證服務指標,一旦家中有感染的確診個案,必須於指定時間內帶到檢疫中心及醫療設施,以免造成家庭及鄰舍大爆發。至於第5波疫情下成為重災區的安老院舍,雖然現時已有改良指引處理感染以及緊密接觸者,但現時仍有很多院舍設備不達標,政府不應一刀切要求所有院舍把感染個案原址檢疫,此舉亦有助減低院舍及職員出現交叉感染及爆發。

由於新型變種病毒傳播力較以往為高,政府有必要重新檢視現行緊密接觸者的定義,在防控以及經濟活動損失上採取平衡,以科學為本,更有效追蹤緊密接觸者,甚或往後擴大「黃碼」應用範圍至所有緊密接觸者,以提高大眾對疫情的警覺,有助有效追蹤,杜絕疫情擴散。

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
香港九龍城工商業聯會副會長
龐朝輝博士 醫生MH
原文轉載自《經濟日報》2022年7月16日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