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 媒體中心

%E7%B4%85%E8%89%B2-Logo_jpg_edited.jpg

新聞稿

副會長王淑筠:推動落實文體旅遊局 開拓旅遊發展新模式

紅色-Logo_jpg.jpg

接近兩年封關的日子,旅遊界的發展空間,已跌到近乎「零點」。近日,欣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明確表態,希望可於明年二月逐步恢復有規模通關,業界對此深感雀躍。身為業界一分子,筆者認為業界應該好好思考未來的發展路向,事實上,業界過去以購物、景點及美食為賣點的模式,似乎未能滿足新一代的旅遊需求。筆者非常認同,下屆政府應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,以開拓旅遊業的發展新模式。

在疫情發生前,香港旅遊業的發展,其實已經出現了「樽頸」位,特別是一些在市區的購物設施,造成與市民日常生活的「衝突」位,引起了社會矛盾。箇中原因是多方面的,旅遊配對設施不足,肯定是其中一個原因。業界單純以購物、景點及美食等傳統旅遊項目為賣點,亦是其中一個原因。

筆者認為,香港的旅遊資源確實是不少,但是,如果只是因循於傳統項目的推廣,實在不能夠達到可持續的發展方向。事實上,來自鄰近地區的競爭,正逐步侵蝕香港傳統的旅遊強項,而要應對未來的挑戰,建立具本地特色的旅遊項目,正正是政府與業界必須處理的問題。

推動文化遊及舉辦大型體育盛事,與旅遊發展的「三角」模式,是值得推廣的模式。事實上,內地近年在推動文化創意遊方面甚為成功,值得香港政府及業界參考。資料顯示,為了開發文化和旅遊消費市場,國務院辦公廳於二〇一九年八月印發《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》,提及到二〇二二年建設三十個消費試點示範城市,並提出了九項刺激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政策舉措,如鼓勵各地舉辦文化旅遊消費季等活動。

此外,民眾在消費模式上亦有轉變,從實體商品轉向升級至服務業,進一步驅使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。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資料顯示,九成以上的遊客會參與各類文化活動,四成的遊客會進入文博場所。文化和旅遊消費在內地愈來愈流行,不少人參與博物館、展覽館為目的之文化旅遊,而非只以購物或美食作為主要目的。

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,在二〇一八年,本港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約一千一百八十億元。除了帶來經濟效益,發展文創產業更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。在二〇一八年,香港文創產業的就業人數約二十一點七萬,佔總就業人數的百分之五點六。

雖然,過去兩年發生的社會事件,以至疫情帶來的影響,相關的發展確實未如理想,不過,隨着疫情逐步受控,市民的疫苗接種率日漸提升,旅遊業重新上路,已成定局。西九文化區的落成,包括「M+博物館」的啟用,以及未來的故宮博物館等等,都為香港帶來甚為濃厚的文化氣息,加上不時會有精采的中西劇目的演出,甚具吸引力。

同時,香港過往一些大型體育盛事,如七人欖球賽、馬拉松、華南中國海單車賽、羽毛球公開賽、高爾夫球公開賽、壁球公開賽等等,都吸引大量外地旅客前來,帶動旅遊相關行業。隨着啟德體育園的落成,二〇二五年全國運動會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行等等,都會成為「吸睛」的項目。

除此以外,香港的綠色旅遊、地區深度遊等,都是極具本地特色的旅遊項目。旅遊業界亦應重新研究,如何抓緊機會,規劃更多元化的旅遊路線。不過,這些工作必須得到政府跨部門的支持,因此,設立文體及旅遊局,正正能結合這三方面的資源,將香港旅遊業的發展,再推上一個台階。

香港旅遊專業聯盟副主席
香港入境旅遊接待協會理事
香港九龍城工商業聯會副會長
王淑筠女士
原文轉載自《星島日報》2021年11月17日

bottom of page